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山珍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是什么时候的事,有什么意义

2020-8-12 13: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3| 评论: 0

摘要: 宇中∽芳香的回答: 海湾战争:开始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战斗结束。 意义:两伊战争的时候,苏联一直支持和援助伊朗,而美国则支持和援助伊拉克,这也是一场完全典型的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而从89年开始,美国 ...

宇中∽芳香的回答:

海湾战争:开始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战斗结束。

意义:两伊战争的时候,苏联一直支持和援助伊朗,而美国则支持和援助伊拉克,这也是一场完全典型的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而从89年开始,美国先攻打和占领了巴拿马,还成功运用特种战术成功抓捕了巴拿马总统。要知道当时的巴拿马总统可是美国人一手扶植上去的,原因是巴拿马政府要求美国交还其巴拿马运河的主权。而91年,美国又出兵伊拉克。完全看不出来以前巴拿马、伊拉克、甚至遭苏联入侵时美国全力支援的阿富汗,当时美国是他们的恩人。苏联解体,美国和北约最大的假想敌消失了,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美国人开始把重点放在了这些问题国家上面,而且在处理的时候,不留任何情面。科索沃战争这类美国处理的问题,与之前很不一样。科索沃这个国家比较特殊,首先地处战略要地--巴尔干半岛,全国大部分人口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要接受只有很少一部分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的统治,而宗族和宗教问题在这个国家一直很棘手,统治者又经常压迫异教国民,国民中开始有反抗,成立了很多军事反抗组织,最终,全面的战斗开始了。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等处于美国自己的目的,向联合国申请带领北约等国进行军事干预,这次军事行动,其实我个人觉得是美国唯一一次为伊斯兰教人民而动武的战争。它具体爆发在哪一天很难说,因为有一些美国海军陆战队侦搜大队的队员很早就已经进入了战区参加战斗,而且还搜集到塞族政府军大规模屠杀阿族平民的证据和资料。

伊拉克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参与的两次低烈度战争,它们改变了美国中央司令部、陆军联席会议以及国防部制定的美国军事力量的假想敌和战斗方向--低烈度,小区域,小规模,军事干预不是军事征服,不是为了别国入侵而是维护本国利益。

魔法不会的回答: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1990年8月1日,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很快占领全境。

  1990年8月7日,美国军队开赴沙特阿拉伯。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同年2月28日结束

 科索沃战争.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 科索沃战争:打赢下一场战争的启迪   如果说海湾战争是最后一次工业时代的战争,这次是可称得上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时代的战争。其对世界各国未来军事战略、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嗜血狂傲的回答:

你百度百科上一查就什么都明白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18:56 , Processed in 0.07614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