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朱高峰:洪升的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2020-8-12 13: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 评论: 0

摘要: 何永超的回答: 有人把“长生殿”完全看作是歌颂封建帝王生活、供统治阶级玩赏的作品,毫无现实性、人民性可言,因而,认为提出纪念洪升是不正确的。有人从资产阶级的恋爱至上主义和超阶级的“人性论”的观点来肯定 ...

何永超的回答:

有人把“长生殿”完全看作是歌颂封建帝王生活、供统治阶级玩赏的作品,毫无现实性、人民性可言,因而,认为提出纪念洪升是不正确的。有人从资产阶级的恋爱至上主义和超阶级的“人性论”的观点来肯定“长生殿”,认为:“长生殿”把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表现得异常真挚诚笃;所描写的杨玉环是一个善良、温柔,同时也是聪明、勇敢的妇女形象;月宫重圆的收场,表现了爱情战胜了死。有人谈“长生殿”只列举出像“疑谶”、“进果”和“骂贼”等几出明显地同情人民疾苦的戏,说明“长生殿”值得肯定的意义,而对整个作品则缺乏全面的分析,因此,对“长生殿”价值的理解,也就是比较表面的。有的地方举行纪念会,只介绍洪升的生平事迹,对“长生殿”的内容和为什么要纪念他的问题,却避开不谈。 长生殿”的创作,作者主要地是想表现一个真挚、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是以前讨论“长生殿”的人的一种传统的看法。 长生殿”后半部,基本上可以说是失败之作。 洪升否认“女色亡国”的论调,却把罪过完全推之于“逆藩奸相”,这种看法当然仍然是表面的。但,“长生殿”的伟大,却在于它形象的反映出了封建王朝灭亡前夕的昏溃、腐败的影象。 “长生殿”的创作,显然是要来抒写兴亡之恨。对剧中人物的描写,忠于祖国的得到表扬,危害祖国的受到惩罚。虽然,把天宝之乱,隐喻作明清间的变化并不确当,但,在它上面,确是凝结着人民的爱国主义的情绪。同时,在“长生殿”许多地方,都接触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对危害人民的事物的讽刺与抨击,也或多或少的凝结着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所以,“长生殿”与人民的思想是有着联系的。 在“长生殿”中,也时时流露出作者主观意识中的封建思想和唯心的“情”的观念。在前半部,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占着主导地位;但,在后半部中,它就上升为主导的地位,使作品坠入到了虚幻中去,成为空虚的、无意义的东西。当然,后半部也有着几出如“骂贼”、“弹词”好戏,但,那只是个别的。 “长生殿”前半部,从主题思想、结构等方面看,是可以独立,而无损于艺术的完整性的。 以上,仅就“长生殿”的内容,作了简单的分析,至于“长生殿”在艺术性上所达到的成就,这里就不再赘述。

李安建的回答:

有人把“长生殿”完全看作是歌颂封建帝王生活、供统治阶级玩赏的作品,毫无现实性、人民性可言,因而,认为提出纪念洪升是不正确的。有人从资产阶级的恋爱至上主义和超阶级的“人性论”的观点来肯定“长生殿”,认为:“长生殿”把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表现得异常真挚诚笃;所描写的杨玉环是一个善良、温柔,同时也是聪明、勇敢的妇女形象;月宫重圆的收场,表现了爱情战胜了死。有人谈“长生殿”只列举出像“疑谶”、“进果”和“骂贼”等几出明显地同情人民疾苦的戏,说明“长生殿”值得肯定的意义,而对整个作品则缺乏全面的分析,因此,对“长生殿”价值的理解,也就是比较表面的。有的地方举行纪念会,只介绍洪升的生平事迹,对“长生殿”的内容和为什么要纪念他的问题,却避开不谈。 长生殿”的创作,作者主要地是想表现一个真挚、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是以前讨论“长生殿”的人的一种传统的看法。 长生殿”后半部,基本上可以说是失败之作。 洪升否认“女色亡国”的论调,却把罪过完全推之于“逆藩奸相”,这种看法当然仍然是表面的。但,“长生殿”的伟大,却在于它形象的反映出了封建王朝灭亡前夕的昏溃、腐败的影象。 “长生殿”的创作,显然是要来抒写兴亡之恨。对剧中人物的描写,忠于祖国的得到表扬,危害祖国的受到惩罚。虽然,把天宝之乱,隐喻作明清间的变化并不确当,但,在它上面,确是凝结着人民的爱国主义的情绪。同时,在“长生殿”许多地方,都接触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对危害人民的事物的讽刺与抨击,也或多或少的凝结着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所以,“长生殿”与人民的思想是有着联系的。 在“长生殿”中,也时时流露出作者主观意识中的封建思想和唯心的“情”的观念。在前半部,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占着主导地位;但,在后半部中,它就上升为主导的地位,使作品坠入到了虚幻中去,成为空虚的、无意义的东西。当然,后半部也有着几出如“骂贼”、“弹词”好戏,但,那只是个别的。 “长生殿”前半部,从主题思想、结构等方面看,是可以独立,而无损于艺术的完整性的。 以上,仅就“长生殿”的内容,作了简单的分析,至于“长生殿”在艺术性上所达到的成就,这里就不再赘述。

阿门。的回答:

已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11:58 , Processed in 0.06369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