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妮的回答: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姜岩 何在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 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 9 4 6 年2 月1 4 日在 费城开始运行的E N I C A (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 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 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 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 9 9 7 年1 0 月2 1 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 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举办的一个有关二战的展览中赫然出 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 据称,“科洛萨斯”比E N I C A 早问世两年多,在二 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 销毁了。 “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 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 。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 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使用其它手段破译这种密 码需要6 至8 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仅需 6 至8 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 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 9 4 3 年3 月开始研制的 ,同年底运到伦敦以北约8 0 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 这里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部门所在地。1 9 4 4 年1 月1 0 日,“科洛萨斯”开始运行。 “科洛萨斯”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 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 0 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 在二战期间研制的1 0 台同类计算机在战后均被秘密销 毁。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 .9 米,宽 1 .8 米,高2 .3 米,重约4 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 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 5 0 0 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 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 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 0 0 0 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 4 5 0 0 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 劳尔斯博士。现年8 8 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 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遗憾的是,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 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 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 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 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 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 1 世纪立于 不败之地。 康菲的回答: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姜岩 何在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 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 9 4 6 年2 月1 4 日在 费城开始运行的E N I C A (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 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 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 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 9 9 7 年1 0 月2 1 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 的帝国战争博物馆举办的一个有关二战的展览中赫然出 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 据称,“科洛萨斯”比E N I C A 早问世两年多,在二 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 销毁了。 “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 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 。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 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使用其它手段破译这种密 码需要6 至8 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仅需 6 至8 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 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 9 4 3 年3 月开始研制的 ,同年底运到伦敦以北约8 0 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 这里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部门所在地。1 9 4 4 年1 月1 0 日,“科洛萨斯”开始运行。 “科洛萨斯”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 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 0 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 在二战期间研制的1 0 台同类计算机在战后均被秘密销 毁。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 .9 米,宽 1 .8 米,高2 .3 米,重约4 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 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 5 0 0 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 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 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 0 0 0 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 4 5 0 0 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 劳尔斯博士。现年8 8 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 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遗憾的是,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 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 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 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 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 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 1 世纪立于 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