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亚光的回答:杏林高手是指医术很高的人。“杏林”一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 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 话语来赞美象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李志伟的回答:医术很高 “杏林”一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华佗,张仲景,董奉,号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住在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重痊愈的人栽五株杏树,病轻的栽一株,就这样十年,计得十万余株,杏子成熟后,董奉把杏子变卖为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 董奉品德高尚,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在董奉羽化后,庐山一带的百姓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他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就这样,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欢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话语来赞美像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丑小鸭的回答:据传,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他晚年居住庐山脚下,为贫民百姓治病不收诊费,也不取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到其房后山坡上栽种杏树,以遗惠后人。他规定,重病治愈后植三五株,小病治愈后植一株,名为“康乐杏”,不到几年工夫,“康乐杏”遍布岭前岭后,郁郁葱葱。据说现在庐山的杏树,就是当年董奉的遗惠。 如今我们称赞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医家,谓之“誉满杏林”或“杏林高手”,均语出此典 谷枫的回答:指的是德高望重的教师 起源于孔子杏林里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