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为的回答:这个人叫做胡斌,曾经是一个混社会的人,后来通过他的妈妈得到了一个机会学习了弟子规,最后发生了改变。对于,有些网友对他的报告所谓炒作的猜测和指责,我想说无论真假,无论炒作与否,胡斌这个人作为一个传道者,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道者,是值得尊重的。不管是真是假,不管炒作与否,如果他能让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人能够感兴趣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就足够了。无论真假,无论炒作与否,他能感动一些人,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有一两件让人感动的事情已经很难得了。这个社会存在太多的假的东西了,也许有一些东西是真的大家自然也会认为是假的。诚如他所说的,危害这个社会的恰恰是那些有知识有文化但是没有道德的人。这个故事也许是真的,但是假的又怎么样呢,这样一个社会有一个人来给社会讲一讲道德,即便他讲的故事是有虚构的那又怎么样呢。也许他真的是一个通过给大家讲道德故事吃饭的人,但是,至少他不是一个像问题奶、瘦肉精那些始作俑者那样依靠出卖公共利益,出卖道德来谋取利益的人。无论真假,无论炒作与否,他打动、影响了一部分人就足够了,那就算是功德无量了。 李珍恩的回答:刚刚看完那段视频,感觉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不吐不快,。。 16岁出外闯荡社会,历经六年没往家里打过一笔钱,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自己的哥们,这种人见过不少,身边的朋友也有这样的例子,什么都先讲朋友义气,。。觉得挺心寒的,。 不管这个人是在作秀还是干嘛,总之,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反应了不少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一味的强调高学历强技能,不重视道德教育,是一种非常失败的教育模式。还记得《功夫》里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其实还应该有另一句:能力越大,危害越大,若没有道德底线的话。 现在的人,利益至上,金钱观念极度泛滥,不少厂家,砖家叫兽都为了名、利把自己的道德给卖了,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罗美的回答:此人给自己下了一道紧箍咒,因为这出名了以后就必须做到,以后几十年的人生中有无数只眼睛留意着他的行为,他必须满腹经纶高尚的活着。 如果他真的是高尚的人,那也没什么。 如果不是呢,那他以后还活的真累,也就这一刻的名利双收。 何雪梅的回答:很多人在犯罪了,才明白后悔. 我看了之后, 感触很多. 我也要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王瑞林的回答:《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康熙末年秀才李毓秀编。此书产生于清初,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中充满了封建说教,是为当时的封建统治与封建社会服务的,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封建社会的好孩子与清朝初年当权者亟须的俯首贴耳的臣民。其中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糟粕很多。小学生是非与辨别能力尚没有完全形成,强性规定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一些充满封建旧式说教条文,不加选择的用《弟子规》来教育孩子,不分精华与糟粕全盘端出让孩子囫圃吞枣,只怕是食而不化,亦或食而中毒。 《弟子规》表面看是一本关于家教的书。整个书如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更重要的是整篇文章糟粕太多,奴性教育,明哲保身,与世无争,思想僵化教育则太多! 如《弟子规》中说“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一再强调明哲保身,只顾自己。不分好事、坏事,一律视作与己无关,不去多管。还要人们“说话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叫孩子们不要多说话,话说多了会招惹是非。如果这只是个人的行事风格,尚可理解。如果强行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教育孩子成为与世无争见义而不敢为的好好君子,无疑这是与社会主义教育原则背道而驰的。 《弟子规》中说“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 综观整个封建社会官场,凡保住禄位,飞黄腾达者,多是少说话,多磕头多不讲原则的。纵令社会上诸恶横行,黑恶大行其道,也不要揭,更不能说。从小学了《弟子规》,再后按《弟子规》去做去行,没了原则,去当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即便知道别人有偷窃,也不该说,即便某人胁迫威逼某人干非法之事,也不能揭,否则就不遵从《弟子规》。 《弟子规》中说,“亲有疾 药先尝 ”。有病看医生,吃药打针都要遵从医嘱,如何能让没病的孩子乱尝药,这样教育孩子,这是科学态度吗?“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提倡厚养薄葬,丧事从简,这是现代文明社会与国家的要求。文中却要人在家守孝三年,三年还不能喝酒吃肉,对待逝者还要象对等生者一样,建造超豪华墓,岂不荒唐吗? 尊老爱幼,不仅是中华文明,也是世界文明,毫无疑义,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都应该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也应该做这样的文明人。但《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是教育儿女吗?这是培养一个不问是非曲直,完全不要有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唯长辈意见是从,不讲家庭民主,不讲正确与否,一昧顺从,俯首帖耳的奴才。 学校思品教育中,小学有《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有专门制订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还有“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更有胡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这些都是学校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依据和参照,难道还不如充斥大量封建糟粕的《弟子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