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智的回答:这里的实际利率法就是指按照应付本金余额乘以实际利率确定各期的应确认融资费用的方法。 每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付本金余额*确定的实际利率。 何海莹的回答:这里的实际利率法就是指按照应付本金余额乘以实际利率确定各期的应确认融资费用的方法。 每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付本金余额*确定的实际利率。 大白鹅的回答: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货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得利率。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融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行程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具体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贷:银行存款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2.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应 收 利 息 =债券面值 × 票面利率 【借:应收利息】 利息调整的摊销=二者的差额 (1)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2)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举例: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利率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利息(即每年1 250× 4.72%=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偿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计算实际利率r: 59×(1+r)-1+59×(1+r)-2+59×(1+r)-3+59×(1+r)-4+(1 250+59)×(1+r)-5=1 000 或者写成:59*(p/a, r ,5)+1250*(p/s,r,5)=1000 ......................① 由此得出r=10%插值法:如果是参加考试,会给出9%,12%的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根据考试具体情况,我这里举例) 当r=9%时,①计算式=59*3.8897+1250*0.6499=1041.88 当r=11%时,①计算式=59*3.6048+1250*0.5674=921.93 9% 1041.88 r 1000 12% 921.93(r-9%)/(12%-9%)=(1000-1041.88)/(921.93-1041.88) 得出:r=10% (1)201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l 250 贷:银行存款 l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010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元 (2)201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1 250×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l 贷:投资收益 l00(l 000×10%)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2010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1000+41=1041元 我的举例比较简单,希望能帮助你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个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