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英的回答: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是指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 案例(百度百科)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狩猎为生。为了使问题简化,设想村庄里只有两个猎人,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头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却可以抓住4只兔子。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 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具体分析:也就是说,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为这样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免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平分鹿之后的所得)。如果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收益为4,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在这个博亦中,要么两人分别打名兔子,每人吃饱4天;要么大家合作,每人吃饱10天,这就是这个博亦两个可能结局。可想而知只有合作才是最优选择。 刘立军的回答: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是指具有以下性质的资源配置状态,即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 案例(百度百科)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狩猎为生。为了使问题简化,设想村庄里只有两个猎人,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头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却可以抓住4只兔子。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 帕累托最优的情况) 具体分析:也就是说,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为这样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免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平分鹿之后的所得)。如果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收益为4,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在这个博亦中,要么两人分别打名兔子,每人吃饱4天;要么大家合作,每人吃饱10天,这就是这个博亦两个可能结局。可想而知只有合作才是最优选择。 你要的不是我的回答:举个软件开发的帕累托最优的例子。我现在用的“搜狗拼音”有个小功能,在打汉字的时候不用切换应为状态,按“shift+cyf”再直接回车,就打出了“cyf”。因为打拼音一般不用大写,而英文缩写常常是大写,把这两点一结合,可以减少打字中的切换次数。由于有一批这类小方便,使我放弃了使用多年的“微软拼音”,改用了“搜狗拼音”。 再举个我们软件的例子。现在软件中的接收界面是这样的: 看着是不是有点乱?我把它优化成下面样子。 没有加内容也没有减内容,只是把常用的排在前面,默认打钩,把不常用的放在后面默认不打钩,同时加个分类,看起来更清晰些。这个改进我想不会有人说不好。工程师开发也是举手之劳,不耗资源。这就是帕累托最优。 再举个例子,现在把光标指到买卖前十位的席位,给出的是“杭州解放路证券营业部@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次升级后会改成“杭州解放路@银河证券”,信息量没有减少,字数减少一多半,看起来清楚多了。这个改进我想也是从任何角度都不会有人说不好的。 嘉轩的回答:假如原来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梨,他们是否就是帕累托最优呢?取决于甲乙二人对苹果和梨的喜欢程度,如果甲喜欢苹果大于梨;乙喜欢梨大于苹果,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最满意的结果,也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如果是甲喜欢梨大于苹果;乙喜欢苹果大于梨,甲乙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甲乙的效用都有所增加,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我国经济学盛洪在他著的《满意即最佳》里说过一句话,“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项交易是否双方同意,双方是否对交易结果感到满意。”而真是谁也不愿意改变的状态,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