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李上林: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2020-8-11 19: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3| 评论: 0

摘要: 徐晓宇的回答: 《论语》中记载孔子对自己的评价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前读这段话总不知是什么意思,翻看历代的注释也众说纷纭。我 ...

徐晓宇的回答:

《论语》中记载孔子对自己的评价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前读这段话总不知是什么意思,翻看历代的注释也众说纷纭。我现在已五十多岁了,联系自己人生走过的历程,似乎对这句话有了顿悟。我现在把它写出来,和有兴趣的朋友磋商。 我的理解是,这是孔子到了七十岁时对自己心理历程的总结。孔子聪颖好学,敏悟深遽,志向远大,老觉无成,回顾一生,实感无赖,自我安慰,才对自己一生作了评价。 “吾十五而志于学”,意即我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志作立志解。小孩子一般七岁左右发蒙,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懵懂的,不知专心致志地学习。从小就知道发愤苦读的小孩是极少数。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十五岁之前也是不知道发愤学习的。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业一样。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孔子迟了,爱玩,他去当吹鼓手去了。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 “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干什么正事呢?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意即直到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继绝氏,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的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四十岁坚定了目标,竞竞业业干到五十岁,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去“克己复礼”,但是也没干成,这是天命啊!不是我不努力、不专心致志啊!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我才知道这是天意啊!并不是五十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顺”,大志向没实现,埋怨的,挖苦的,污辱的,耻笑的,等等,都来了,甚至有的骂孔子是“丧家之犬”。听得人心烦意乱,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直到六十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听着只像没听着的,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至到了七十岁,这时侯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 孔子的这段话,概括、精确,只几十个字就把一生的心理历程道出来了。我们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听得出,在行将走完人生历程,在回顾自己一生的作为的时侯,作为一代天才,一代哲人的孔子的心里,也不免带有几分遗憾,几分无赖。 孔子的一生,就像杜甫评价诸葛亮的一生样:“三方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其所主张的事虽不可为,但其人品却高不可及。 湖北省云梦县 王保清 2009.9.25

钟山风的回答: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  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读论语是不能粗心大意,不能片面的从文字上理解,而要深入了解这些话的用意,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李宝华的回答: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余峰的回答:

要我看这是圣人的比照,我们凡人能五十、六十不惑就不错了。五十知天命:我今年六十刚刚有点不惑,你说知天命,知道天体运营;大自然规律。万万不可能。

流年乱了浮沉的回答:

总角:七八岁到十四岁;因为古代这个年龄的孩童,将头发从中间分开,扎成两个小辫挽起来,像羊角一样,所以总角代指这个年龄的孩童;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因非壮年而称为“弱冠之年”; 古语说:男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所以将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天命之年,六十岁称为耳顺之年(耳顺是听得进不同意见了)。因为古语还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将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因为八十八可以组成一个“米”字,所以将八十八岁称为米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19:08 , Processed in 0.0670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