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刘志梅:中东包括多少个国家?为什么叫中东?

2020-8-11 18: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6| 评论: 0

摘要: 乔丰的回答: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也门、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 ...

乔丰的回答: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也门、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共18个国家和地区。 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 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中东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争夺宝贵的淡水资源和石油资源,常年战争不断。

未完待续………的回答:

中东”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尚无定论,但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24个国家,1500余万平方公里,3。6亿人口。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 北非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

╰☆叶子じ☆的回答:

世界上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权国家195个(新增加的科索沃在内,其已被阿富汗及大多数西方国家承认)这是不可能的。每年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国家,比如科索沃。这样的新“国家”,有些国家承认,有些国家不承认。国家是否成立,跟别国的承认有很大关系。这点国际法上可以看出来。所以,要精确的写出国家的个数,这是不可能的。美国承认科索沃,中国不承认;梵蒂冈承认台湾,美国不承认,这怎么算? 以下是曾经某一时候的数据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详细请看: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 中西部: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3) 东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李萍萍的回答:

中东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阿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三次流散。约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大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大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要求英国尽快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撤走其军队,然后在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和以色列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当时犹太人只占总人口的1/3,却得到了58%的土地。决议还规定耶路撒冷市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公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15公里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目前中东态势:从军事上说,以强阿弱态势明显。四次战争两次由以方发动,两次由阿方发动。但最终结果都是以方占了上风。即使是在阿方发动的“十月战争”中,埃、叙等阿拉伯国家军队伤亡2.75万人,被俘和失踪约8550人;以军则伤亡约1.16万人,被俘和失踪500余人。四次战争的结果是处于弹丸之地的小国以色列屡败阿军,无疑使其士气占了上风,从而使他们在四面包围下能有勇气生存下去。 从政治上讲,中东地区冲突由阿以矛盾转变为巴以矛盾。纵观四次战争,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国家联合一起同以色列作战。再看今日之中东,巴以冲突真正成了中东问题的焦点、核心。在西岸街头,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青年用石头袭击以色列的坦克和装甲车,无异以卵击石,是一场绝对不平等的战争。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官邸被围困,守在一幢大楼里,并表示绝不屈服,宁愿为巴事业献身,其志可嘉;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受此对待,则实属罕见。在这些事件中,阿拉伯国家对巴方表示了很大的支持和同情,声援者有之,财政支持者有之,但在战场上则是巴方孤军战斗,持续进行战斗的是巴人,死伤的是巴人,巴勒斯坦人成了这场冲突的主角。这是中东问题当前的一个明显特点。 中东问题通过战争解决的时代已过,和平解决应是一致的选择。在四次战争之后,阿以双方都意识到,通过战争,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受损的是双方,不论胜负,两败俱伤。1973年战争后,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和平解决的方法。埃及总统萨达特1977年11月应以色列总理贝京的邀请,突然访问耶路撒冷并在议会发表演说。萨达特此举震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因为1967年9月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首脑会议曾作出了对以色列实行“三不”政策的决定,即不承认以色列,不同它和解,不同它举行谈判。萨达特访以显然有悖此决议规定。故1978年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与埃及断交。埃以谈判几经挫折,最终埃及没发一枪一弹,收回了失去的全部领土。当然,萨达特的行动也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1981年检阅部队时被刺杀。 约旦和以色列于1994年10月签署了《和平协议》,同年11月建立了外交关系,表明双方的领土争端已解决,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全部撤出黎巴嫩,仅留有“谢巴农场”未解决,以方说这块土地属于叙利亚,待同叙方谈判解决,叙、黎则一致表示“谢巴”系黎领土。 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这次会议有三个重要突破:一是实现了阿以双方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叙、巴、约、黎均与会,埃及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二是实现了巴、以的相互承认;三是会议在联合国第242和338号决议基础上产生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自此以后,中东摆脱了战争的阴云,走上了布满荆棘的和平解决之路。 大国介入令人注目。早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中东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也就占领了运河。之后,取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是英国的战略考虑,所以当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决定重返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家园时,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于1917年11月2日致函犹太锡安组织领导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此后,大国对这一地区的介入有增无已。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时,美苏都支持以色列。苏联之所以支持以,因为当时从苏联、东欧移居以的犹太人多,苏认为以的社会进步于其周边国家的社会。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美苏支持埃及,反对英法以,因为一是正义的确在埃一方,二是不希望英法再重返其在本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 在以后的冷战岁月里,美支持以色列,苏支持阿拉伯一方,泾渭分明。一直到现在,美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0亿美元的军援,在安理会上为以说话。冷战时期美苏两霸争夺,在中东各支持一方有其战略利益考虑;冷战后虽态势已变,但美支持以色列以维护其在中东地区利益的做法未变。 协议繁多,作用不大,冲突不断,恶性循环。自马德里中东和会后,巴以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据此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巴方在加沙成立了民族权力机构,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当选为主席。但是,以方并未按协议完成从西岸撤军,关于耶路撒冷、以色列人定居点等永久地位的谈判也时断时续,至今没有结果。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突然“造访”耶路撒冷东区的阿克萨清真寺,从而引发了一场长时间的巴以流血冲突。双方以暴制暴,怨怨相报,恶性循环不断,至今不见尽头,恢复和谈更是渺茫。

白志坚的回答:

为什么叫“中东”呢?原来中东就是东方, 从欧洲看东方就是亚洲。但是亚洲很大, 这就分成远东、中东和近东。 远东:从欧洲看亚洲最远的国家就是日本、中国等, 所以中国、日本就被他们称为远东。 中东:亚洲的中部就是中东, 例如阿富汗、伊朗等国。这是以前的称呼。 近东: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最接近, 所以欧洲人称地中海东岸一带为近东, 例如以色列和阿拉伯等国。 远东、中东、近东, 是按地理的称呼, 这就是原来的称呼。 后来他们把原来的中东和近东合起来, 称为“中近东”。 现在他们干脆把“中近东”合称为中东。从亚洲看是西边, 称西亚;但从欧洲看是东方, 称为“中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09:55 , Processed in 0.06186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