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晶的回答:对于“手拉手”活动,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保持交流,可以用现代化工具,如:QQ、邮箱、微信等。 2.在假期期间,可以到对方家里,体验生活。 3.在重大节日,可进行贺卡交流。 你也要写,我们两互相写吧~ 倾城时光的回答:建议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李国林的回答:? 3 手拉手活动 “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起,是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 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手拉手、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身体健康的和有残疾的少年儿童手拉手、各民族少年儿童手拉手,使不同环境、不同状况的少年儿童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手拉手”通过以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寄一本好的书报或文具、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有条件的看望一次小伙伴等“五个一”具体活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起来。 中文名 手拉手活动 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初 发起 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 类型 实践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 1990年初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在全国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作为一项少年儿童广泛参与的实践教育活动,以特有的吸引力,引导少年儿童走出自我,关心他人,走出家庭,面向社会,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甘露滋润了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以特有的感召力,带动了辅导员、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手拉手”,把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传到四面八方;以特有的凝聚力,构筑着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团结奋斗的钢铁长城,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 手拉手活动图片 功能 少先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阵地,“手拉手”不仅具体化、深化了这一功能,而且还进一步弥补了学校、家庭教育的某些不足: 第一,“手拉手”帮助孩子们去关注自我以外、身边以外的人和事,这在当今我国城市儿童“独生子女社会”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手拉手”帮助孩子们在与不熟悉的世界和个人的交往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尤其是“关注”的实践使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 第三,帮助孩子们结交更多的朋友,让孩子在手拉手中领略世间万物。 教育内涵 活动目的 1.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要通过“手拉手”帮助孩子认识祖国,了解国情,使城镇的孩子了解认识农村的现状,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农村的孩子了解接触改革开放后的城镇生活和建设新貌,树立改变家乡面貌的使命感。 2.关心爱护他人及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互相关心爱护,为人民服务,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要通过“手拉手”去强化这种意识,将孩子们拉手的简单兴趣、好奇心引导上升为一种认识、一种境界、一种自觉的行为。 3.包纳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教育。独生子女要克服孤独感,需要少先队组织为其提供交往的实践。“手拉手”正是非常良好的一种交往实践形式。它帮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出“自我封闭”的角落,学会与陌生人交往,逐步建立亲密关系,这些都有效地满足了孩子们自身成长的需要。 4.社会实践的尝试和教育。“手拉手”互相通信、互相访问,为孩子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同样需要教育者悉心指导。 5.良好的现代生活品质教育。“手拉手”可以帮助城镇的孩子学习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而农村的孩子则通过“手拉手”,触摸到现代生活气息,这对于提高双方的生活品质将会起重要作用。 活动思路 “手拉手”互助活动必须深入,这无论是从社会需要角度还是从队员个人发展角度讲,都是十分必要的。深化“手拉手”教育活动有如下一些思路可供参考: 张桐玮的回答:如果是贫困区小朋友就没有这些东西了可能只有信了! 吴德江的回答:.保持交流,可以用现代化工具,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