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你问我答 查看内容

田建东:授时历作者是谁?

2020-8-11 18: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6| 评论: 0

摘要: 陈金星的回答: 郭守敬与《授时历》   元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是《大明历》。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历法误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派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这项工作。   郭守敬认为:历法要 ...

陈金星的回答:

郭守敬与《授时历》   元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是《大明历》。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历法误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派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这项工作。   郭守敬认为:历法要精确必须经过实地测验,而要进行测验必须有精密的仪表。因此,他自己动手改造和创制了许多天文仪器。   元代以前,用来测量日月等恒星和行星位置的仪器是浑仪,但它结构复杂,转动不灵活。郭守敬根据自己的观测经验,把浑仪改装成两个简单的装置,叫作“简仪”。简仪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观测结果也比浑仪准确得多。   郭守敬还研制了仰仪,用来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月食。他还改革了圭表,创制了景符等仪器。景符与圭表结合使用,可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变化。   有了先进的仪器后,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台(天文台),又建议在全国分期分批设立观星台,开展实测。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测影点,派出十四个历官。郭守敬亲自经广州到最南边的南海进行测量。   新的司天台在大都修好后,郭守敬把各种最新式的天文仪器安放在上面,日夜进行天体观测。   郭守敬等人经过辛勤的工作,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授时历   --------------------------------------------------------------------------------   郭守敬是邢州人。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郭守敬对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   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14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302年。

徐明华的回答:

郭守敬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历法,由郭守敬等人编制,从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开始实行。明朝所颁行的大统历其实就是授时历。总共实行了364年。 授时历的回归年采用统天历的长度,365.2425日,与现在所使用的公历的数值完全相同。

章金云的回答:

授时历作者是郭守敬(1231~1316) 中国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人 。祖父郭荣精通五经、算数、水利。他幼承家学,在数学、水利学和天文学等方面受到良好教育。中统三年(1262)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赏识。因在水利工程中政绩突出,官至工部郎中。至元十三年(1276)受命参与修订新历。先后制造了简仪、高表、仰仪、正方案等近20件天文仪器,这些仪器颇多创造性,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对元、明时期天文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十六年,在他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十七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二十八年,郭守敬领导开辟大都水源的白浮堰 ,开凿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今北京什刹海)的大运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他不仅根据大都的地形地貌解决了通惠河的水源问题,而且按地形地貌变化及水位落差,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三十一年,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朝廷不许郭守敬卸职,任事直到去世时为止。

张辰的回答:

郭守敬

林雨宣的回答:

郭守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5-5-1 09:56 , Processed in 0.06224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