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林的回答:佛家对于出家不出门的佛门弟子,一般称之为居士。 所谓的居士,对于佛门寺院的的戒律戒规要求不严,只要虔诚礼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如古代的苏东坡、李嘉诚、谢慧如等,他们都是在家的居士。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许多佛门语言都是进入中国后,新造出来的,比如佛,比如皈字。所谓皈,左面“白”,右面“反”,这是个生造字。造这个字是有原因的。中国是个宗法社会,对于道德要求比较高,所以人们多讲善恶;在古印度则不然,人们很少谈善恶,他们更多讲黑白。我们要虔诚于佛,就要从黑反过来,达到白,这叫“反白”,这就是“皈”的本意。由此可见,皈依并不同于 “出家”。 “皈依”只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个流程,相当于入门。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在正宗佛家看来,如果不受皈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居士,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学佛法,而不礼僧宝,他根本先就违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家,强予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学佛的善果,那是永远不会有的事。 皈依佛门是正式成为佛教信徒的一个手续,具体包括参加皈依三宝仪式,然后领取皈依证书,此后就可以居士身份自愿参加定期的佛事活动了。这和成为基督教信徒要接受洗礼、此后自愿参加礼拜弥撒是同一个道理。 在现实社会中,信仰佛教的人也可在各寺庙中举行皈依仪式。 首先,希望皈依佛门的人,可以去寺庙中与庙中的法师(高僧)交流,与法师讲述希望皈依佛门的缘由。若在法师的开导后,法师会判断是否适合皈依。如若适合,会在不久之后举行皈依仪式。皈依分为两种。一种即在庙中剃度出家。但法师一般不会建议希望皈依的人剃度,一般都会建议对方皈依佛门,一心向佛,但又不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皈依后的俗家弟子被成为居士,并颁发皈依证。寺庙中会给居士指定师傅,并根据俗家姓名取法名。俗家弟子在正常生活中并不必从事各种教内活动,只需定期去庙中找自己的师傅,接受开导。 由于不少老人信仰佛教,他们会在儿孙出生的时候直接将其皈入佛门。这种情况下就不必经过以上的步骤,不过这种儿童一般在佛教气氛中长大,也可能会重复上述过程。 持有皈依证的俗家弟子,在一般的非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寺庙中,可以免收门票。 皈依了有三皈依戒,就是皈依了佛法僧,就不能皈依其他宗教的鬼神,其他宗教的典籍,其他宗教的徒众。这是皈依戒。然后就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佛教经常说皈依三宝,三宝指的是:佛、法、僧。佛为醒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皈依”也可以写成“归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刘佳鑫的回答:一般寺院定期都有皈依仪式, 医疗卡制作的回答:是的。学佛分两种。 一种是出家学佛,要求独身(不仅仅是不结婚,连男女的情欲都要摒除)、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金钱与财产、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僧人”,分别包含了男出家众(沙弥、比丘)和女出家众(式叉摩那女、沙弥尼、沙弥)共五大类; 一种是在家学佛,持五戒,吃素或吃三净肉;可以恋爱结婚生子,称为男在家众(优婆塞,俗称男居士)、女在家众(优婆夷,俗称女居士)共两大类。——以上七大类佛弟子统称为“七众弟子”;譬如任静和付笛生,他们属于在家学佛,皈依三宝,他们的师父是柏林禅寺的方丈明海大和尚;以及王菲、李连杰、张国立、刘德华、曾志伟等,包括我,都是在家学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