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博的回答:至2017年5月20日,千名“开国将帅”仅剩最后29名少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开国将帅就是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被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们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历史上曾有过4次开国少将授衔,最早的一次在1955年9月,798人被授衔。 聂荣臻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元帅,肖劲光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吕正操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而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去年9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101岁。 从2010年至今,每年开国将军的陨落数量都在两位数以上,分别是2010年的29人,2011年的25人,2012年的14人,2013年的10人,以及2014年的14人,2015年的20人,2016年的10人。 截至目前,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下最后29人。 其中1955年授衔的少将共有12人健在;1961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尚有7人键在;1964年晋升的有10人健在。 29人中有18名超过100岁,年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5633931最大的是殷国洪少将,已经106岁,年纪最小的是王扶之少将,已经94岁。以下是部分仍健在者的名单: 胡炜 (1920)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新蔡人,1937年参加抗日,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姜 钟 (1919) 原总参三部部长。四川平昌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殷国洪 (1911) 原海军炮兵学校校长。湖北红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魏国运 (1914) 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湖北监利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振华 (1921)山东泰安人,原沈阳、北京军区政委,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扶之 (1923)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别名王硕,陕西延安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系四野39军115师343团团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 文击 (1918)原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原名刘树棠,河北霸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时任四野炮兵一师副师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方 震 (1911)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江西弋阳人,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解放时任华北军区运输部分部部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斯德 (1921)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滕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任3野34军100师副政政治委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中如 (1919)原总参二部部长。山西原平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玉华 (1916)原武汉军区、南京军区副政委。山东文登人,1937年入伍,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绍昆 (1921)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江苏宿迁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高先贵 (1912)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涂通今 (1914)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福建长汀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我军三位“博士将军”之一,健在的唯一“博士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