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中的回答:有砸的,自然有捧的。所谓人如万里黄河,泥沙俱下——不过在此我不觉得泥沙两者之间有什么高下之别,泥和沙嘛。都不是宝贝,甚至连块坚硬的石头都不是。捧与砸,除了捧得是否到位,砸得是不是地方外,很多时候区别只在于程度而已。 宋浩浩先生和余秋雨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关系,我想应该是毫无利益关联,纯粹只是不甚相识的大师与读者或者欣赏者崇拜者之间的关系吧!秋雨先生本事自是非凡,见解也是厚重,不然也写不出那些文字。这也是其成名的基础。这点谁也否认不了。 问题在,名气该有多大?或者说,恰当的评价该是怎样。名誉即使是个从来都难以量化的东西,但从来也是需要考虑公众感受的指标。人在那,言在那,文在那,事在那,这都是客观的参考。 现在,在褒词如海的风光期后,余先生陷入了贬词如潮的霉运期。这不应视作简单的历史循环论,而应冷静地判断。因为,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尤其这种“恨”如此广泛、深入和长久。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名言很简单,在缺乏特定环境的情况下,既能成为谔谔之士的豪言,亦能成为名不符实者的辩词。 旧人旧城旧梦。的回答:不是余秋雨的文化助理。 宋浩浩 :1981年11月8日 ,南京大学毕业,青年散文家、辞赋家,中华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协会会员,著有《山河寂寥》、《故国行吟》、《山长水阔知何处》等小说散文。辞赋作品有《双山赋》、《余秋雨赋》、《明月李白赋》,古典诗歌作品为《三唱李白》即《绝响李白》《绝唱李白》《剑客李白行》,关于李白的辞赋和歌行,皆发表见载于中国李白网这研究李白最权威的网站。宋浩浩是80后青年作家中唯一为余秋雨和易中天先生都激赏的学者型作家。平生最服膺的学者作家:京华钱钟书;海上余秋雨。最喜欢的书:《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管锥编》《谈艺录》《围城》以及历代诗话。 余秋雨的文化助理是金克林先生 |